大肠癌筛查计划揭2900港人中招,一文看清症状/成因/参加方法

2023-12-29 15:05

大肠癌为香港第2号致命癌症,早期或全无症状。卫生署昨日(12月28日)宣布,1948至1974年出生的香港居民,2024年1月1日开始符合资格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 署方表示,计划自2016年推出,截至今年11月底,约有42万名合资格人士参与,其中有2,900人确诊大肠癌。

大肠癌筛查计划

大肠癌筛查计划揭2900人确诊

卫生署指,至11月底,提供大便免疫化学测试样本并得出可分析结果的参加者中,累计约16.2%得出阳性结果。 接受大肠镜检查的阳性个案中,约60.8%确诊大肠腺瘤,5.4%确诊大肠癌。 约2,900宗经筛查计划确诊大肠癌的个案中,1,900宗已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约有57%属于治愈率较高的早期个案。

为预防大肠癌,卫生署呼吁,合资格人士50岁起可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 筛查计划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在私营机构接受筛查,预防大肠癌。

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方法步骤1:登记加入“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请按此:https://www.ehealth.gov.hk/tc/index.html
寻找基层医疗医生,请浏览此网页:https://www.colonscreen.gov.hk/

大肠息肉癌变风险高?

根据港府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分,分为“结肠”和“直肠”。 有时,大肠内壁细胞会不正常生长,出现息肉、溃疡或其他形态肿块。 不过,大部份肿块为良性,但也有小部份息肉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变成“大肠癌”。

大肠癌症状 | 小心便秘12大征兆 2种屁味是警号?

卫生署指,大肠癌在病发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病征往往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 不过,若排便习惯改变则要格外小心. 据癌症资源中心数据,大肠癌常见症状如下:

大便带血、或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排便习惯突变(持续便秘或腹泻)、粪便形状改变(幼条状)、大便后仍有便意、无故体重下降、下腹不适(腹部发胀或肠绞痛)、手脚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气喘、面色苍白、头晕

台湾胃肠肝胆科医生钱政弘曾指出,一般人每天正常的排气次数为10至18次,大多是没气味的。 放屁是消化系统的自然反应,进食某些碳水化合物并经消化后,就会产生甲烷、氢、氮、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 其中,只有1%的硫化氢是带有臭味,味道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关。 不过,钱医生指,若出现2种屁味,就有可能是患上肠道疾病,甚至是大肠癌的征兆:

  1. 屁味带有腐臭味

  2. 屁味偏向浓烈腥臭味

大肠癌成因 | 常吃肠仔饮珍珠奶茶 患大肠癌风险高?

每日吃1条半肠仔、喝珍珠奶茶,容易引发大肠癌? 卫生署指,常摄取高动物脂肪、缺乏运动,均会增患大肠癌风险。 其他高危因素如下:

  1. 高动物脂肪饮食习惯

  2. 低纤维(如蔬果)饮食习惯

  3. 缺乏运动

  4. 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肠癌或遗传性肠病

  5. 结肠长期发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或长出息肉

除了肠仔,还有什么肉类要少吃? 世卫辖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于2015年已公布加工肉致癌研究结果,把加工肉类归类为“令人类致癌”(第1组); 红肉则“可能令人类致癌”(第2A组)。 IARC指,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类,患大肠癌的风险将增加18%,吃得越多,风险越大。 50克的份量如何换算? 大约相当于1.5条香肠,或2片烟肉,或2片火腿或3块午餐肉。

饮食习惯与大肠癌息息相关。 胃肠肝胆科医生钱政弘曾讲解引发大肠癌的成因,其中,有9个因素与大肠癌关联性较强,余下8个因素也有机会诱发肠癌:

  1. 肥胖

  2. 常吃加工肉类或红肉

  3. 膳食纤维摄取不足

  4. 吸烟

  5. 饮酒

  6. 糖尿病患者

  7. 发炎性大肠炎

  8. 缺乏运动

从上述因素可见,加工肉类或红肉吃太多,风险的确较高。 另外,饮珍珠奶茶等含糖饮品,也会增加发炎因子,有机会引发大肠癌。 轮班人士也要留意,有研究指,缺乏晒太阳会改变身体的褪黑激素浓度,荷尔蒙因而改变,令轮夜班人士患大肠癌风险上升。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