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假途灭虢”流行,中东和平渺茫

2024-01-23 12:57

从前,投鼠忌器,举棋不定,甚至养痈成患。随着“地球村”的形成,主权国家的“主权”也被不少国际机构、国际势力利用,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者是“惹不起,躲得起”,譬如缅北电诈扎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国际化犯罪的日益猖獗,国际化的合作也渐渐多了起来,之前只是“引渡”,现在是“联合行动”——如果急了,也会出现“危机外溢”,单方面悍然采取行动,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假途灭虢”,罔顾边境主权与平民安全。

多年以来,中东地区多重危机同时迸发,并出现冲突螺旋式升级态势,这使近两年来中东地区刚刚出现的热点降温、关系缓和趋势戛然而止,中东地区正在重新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梳理中东冲突持续升级、跨境军事行动“大流行”的主要根源,首要因素还是巴以冲突高烧不退。该问题不仅涉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多重纠纷问题,还牵涉到阿拉伯民族尊严,以及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感情,由此对中东政治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确切来说是以哈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在加沙地区长期进行无差别的全面轰炸,且至今没有收手迹象,这不仅给加沙地区带来严重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还导致原本脆弱的中东政治生态重新出现体系失衡和功能紊乱。随之而来的是“跨境打击”成了中东(南亚)的流行招式,国际社会如坐针毡。

一是黎以冲突升温。迄今,黎巴嫩已有190人被杀,包括至少141名真主党战士和20多名平民。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1月17日称,黎以边境“未来数月”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比以往更高”。二是红海危机持续升温。巴以冲突持续,引发也门胡塞武装袭击途经红海的涉以船只,此举导致美国的红海护航行动,最终演化为美国与胡塞武装的相互军事对抗。三是跨境袭击事件骤增。今年1月2日,以色列越境打击黎巴嫩,已造成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阿鲁里在内的7人死亡。1月18日,约旦空袭叙利亚南部地区,据悉被袭目标被指控为向约旦贩毒的犯罪人员住所。

历史上,英法从“分而治之”的策略出发,将同一宗教、同一民族的民众划分到不同国家,前者如伊斯兰教信众的分裂,后者如库尔德问题、俾路支问题等等。这种民族与宗教的跨境分布特征,导致中东地区打着宗教或民族旗号的政治运动层出不穷,并由此与中东的主权国家体系发生结构性冲突。这些矛盾一旦遇到合适机会(如当前巴以冲突)便趁势而起,以各种方式(主要是恐怖袭击)对中东现行国家发出挑战。

这些跨境组织在作案后,往往会逃到邻国与其同宗同族的区域谋求庇护,以逃避本国政府的报复行动。面对“肇事逃逸”的跨境组织,那些遭受恐怖袭击的中东国家面临两难选择:不进行越境打击,此类恐袭活动势必会更加猖獗;进行越境打击,则可能侵犯邻国主权,并遭受邻国强烈反击。近期伊朗跨境打击导致伊拉克、巴基斯坦强烈反击就是典型例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月16日说,过去5天,土耳其军队对盘踞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北部山区的库尔德武装人员展开军事行动,先后摧毁114个目标,打死78名库尔德武装人员。近年来,土军多次跨境打击伊叙境内的库尔德武装人员。库尔德工人党成立于1979年,寻求通过武力在土耳其与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建立独立国家,被土耳其列为恐怖组织。土方指认,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是库尔德工人党在叙利亚的分支,同样属于“恐怖组织”。从本质上看,当前中东乱象主要体现为各种原本处于蛰伏状态的矛盾的凸显化过程。凡此种种,足见中东和平路途遥远。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