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隋炀帝发兵征讨高句丽的时候,罗艺已经因功升任虎贲郎将,受命在北平郡督军。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罗艺趁机在幽州开仓放粮,将府库的财物赏赐给部下将领,因而得以在幽州自立,统辖幽州、营州。
唐朝建立后的武德三年,罗艺向李渊奉表归降,被封为燕王,赐姓李氏,窦建德占领冀州后,率军攻打幽州,罗艺以羸兵背城阻水为阵,趁窦建德军队渡河的时候,发动进攻,一举击败窦建德,使其放弃进攻幽州。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大封功臣时,李世民加封罗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1200户。
贞观元年正月14日,罗艺举兵反叛,假称奉密敕,率兵入朝勤王,唐太宗李世民令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率军讨伐罗艺,朝廷的大军还没有抵达,罗艺的叛军就自己先乱了起来。
罗艺的部下赵慈皓便与统军将领杨岌商议诛除罗艺,向朝廷投诚,但是不幸事情败露,被罗艺提前知晓,赵慈皓被罗艺下令抓捕,杨岌感觉事情有变化,于是匆忙起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抛弃妻儿,仅带领数百人逃亡突厥。
结果逃到宁州的时候,在乌氏驿站休息,跟随罗艺的人逐渐逃散,罗艺左右侍从不愿意跟着他逃往突厥,将罗艺斩杀,把他的首级送往长安,朝廷将罗艺的首级在长安街市示众,并将罗艺的家族全部诛杀。
从实际情况来看,李世民继位之后,罗艺的地位并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加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那么为何罗艺还要反叛呢?
自从武德三年,罗艺归顺李唐之后,罗艺就一直驻守在幽州,在对抗窦建德时,守住了幽州的地铺,原本来说,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坐镇中枢,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边帅罗艺的,但是好巧不巧,窦建德败亡后,其部下刘黑闼在河北起兵反唐,为两方创造了接触的机会。李建成畏惧秦王李世民在军中的势力,趁机拉拢罗艺,二人一拍即合,罗艺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党羽。
罗艺为人生性残暴狂妄、刚愎固执、目空一切,罗艺被李建成拉拢之后,自以为地位稳固,未来自己必是股肱大臣了,于是就不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甚至不把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的秦王李世民放在眼里,有一次李世民的亲信到他的营中,骄狂的罗艺却无故将人殴打了一顿,因为这件事李渊都非常生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搭理罗艺,可想李世民的心里了。
其实罗艺投靠李建成,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因为他的军队,可以弥补李建成在军队中影响力不足的劣势,他倒向太子李建成,有雪中送炭的意义。
而如果罗艺倒向李世民,对双方对抗的影响,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李世民在军队中本身的影响力本来就是压倒性的优势,他的加入不过的锦上添花罢了,完全起不到在李建成那里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一旦李建成登基成为皇帝,罗艺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一个三公之位可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不仅仅是李世民给的位比三公,明显是不够格成为三公嘛。
而且他在李建成那里的影响力和地位绝对是排名前几的,但是到李世民这里,那可就掉车尾了,最好的解决是与屈突通差不多,肯定是比不上长孙无忌、房杜、尉迟恭、侯君集等这些亲信大臣的,甚至随着朝廷中心转变,他比魏征都要差很多。
这样两相对比一下,明显是选择李建成更加合适,那么李建成死后罗艺为何还要起兵呢?这其实就是一种赌徒心理,李渊还在呀,罗艺希望接着李建成的名义,调集天下反抗李世民的势力,为自己的上位铺路,但他明显错误的估计了李建成的死忠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