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两宋军人地位低下

2024-04-25 16:46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帝,享国31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朝的经济文化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四大发明有两样是宋朝发明的,最先出现了纸币(当时叫交子)。宋词是古代文学的高峰,是唐诗汉赋比不了的。另外,宋朝还有开明的政治,有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著名的法院院长包拯。但这并不表明宋朝把自己的经济文化实力转化成综合国力。

宋朝的政治体制设“三省六部”。宰相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所以宋代成为了中国帝王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

经济发达。宋朝的经济繁荣,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代财政最高收入为六千余万贯 ,商税占财政总收入约70%。这期间又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在手工业方面,瓷器制造、纺织、造纸、造船等技术都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准,还开辟了海外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争相使用。

军事上,农业国度宋朝军事战略上主要以防御为主,宋朝军费常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而且宋军居然建立了一支以募兵为主的常备军,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还是极为罕见的。装备层面,但也能结合实际创造使用兵器。宋朝虽然经济富庶,但是在当时是十分缺少战马的,于是他们只能不断加厚士兵的铠甲用于对抗拥有大量骑兵的北方敌国,而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步人甲。

以有效的抵抗骑兵的冲击,但重步兵的最大缺点是,缺乏机动性。在胜利时无法有效追击敌人,失败时无法及时撤退,以宋金的几场战斗就可以看出。比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柘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此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制度层面,其最大特点就是枢密院掌握军政和军令的最高官员几乎都由文官出任。具体负责作战的都指挥使,其职权小于枢密院使。事实上,宋朝中央还设立有兵部,兵部主要管辖军队的军事外交、后勤、装备等方面的工作。这与现代军事制度比起来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这在当时条件下却呈现出很大的弊病。以皇帝为核心的文人官僚机构既管宏观的军事战略问题,也不辞辛苦的详管一线作战的具体细节,这导致前线的职业化军队只能成为木偶,只有执行权而丧失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灵活机动型。用“阵图”代替前线官兵的现场处置权,用事无巨细的后方规划代替了战争的客观规律,用固定、程式化的思维模式代替了战场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一茬茬军事将领也就逐步丧失了话语权、指挥权,甚至出现了文官直接带兵。

军官的选拔制度缺乏程式化、标准化,一种是官二代,谓之“荫补”,其依据在于家庭出生是否是皇亲国戚、高官子弟,另一种是累积军官从士兵直接提干的军官,谓之“军员转补”。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训练机制和考核机制,这两种来源的军官都有著天然的弊端。

整个军队在社会政治地位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当军人失去了事业目标和政治前途后,又会有谁愿意当兵,又会有谁真心的去守卫国家、勇于牺牲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