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走塑”一时不便,造福子孙后代

2024-04-27 12:36

香港研讨“走塑”措施多年,首阶段管即弃塑胶新法例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正式实施,正好契合了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多一塑不如少一塑。

塑胶产品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塑胶餐具为例,香港每日弃置量达227吨,相等于每年超过82000吨,即约5500部双层巴士总重量。加之其他行业,香港每日总计有2369吨废塑胶须送往堆填区。

塑胶垃圾所需分解时间亦以百年计,长远对堆填区构成沉重负担,亦对环境生态及人类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塑胶垃圾落入海洋及河流会分解成微塑胶,被海洋生物误食,最终又回到人类食物链。科学家近年甚至已经在人血中发现微塑胶,香港塑胶问题迫在眉睫。

不少先进城市已长时间推出取代塑胶产品的措施,香港才刚起步。香港首阶段“走塑”令规定,除了管制9类即弃塑胶餐具外,同时亦禁止商户销售及供应胶柄棉花棒、胶牙籤、雨伞袋等有成熟替代品或非必需品的即弃塑胶产品;酒店宾馆亦不能向住客免费供应塑胶洗漱用品及即弃胶樽装水供在客房内使用。虽然“走塑”会在一定时间内给生活带来不便,港人需要在一些行为上逐步适应,毕竟环保概念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港人共同努力推行。

“走塑”法例正式生效,禁止商家提供或销售发泡胶餐具、胶饮管、胶搅拌棒、胶刀叉匙和胶碟等,设有6个月适应期,商家可在此继续使用剩下的塑胶餐具。一方面,令到商户经营成本有所上升。业内人士指出,餐盒价格约上升2至3成,餐具便宜一点,而纸饮管一类的餐具,则价格可能达2倍之多。另一方面,食客改用由“稻壳”制成的纸勺、纸餐盒,亦感到略有不便。纸勺浸泡一会即变软,不方便使用,纸餐盒不方面食物加热等等。

尽管改变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应,但港人对“走塑”法例大多持肯定态度。有商家表示,支持环保是应有的社会责任,虽然餐具成本上升,但暂时不会加价,避免增加基层市民负担。食客则认为“走塑”做法正确,但需要时间适应,相信长远可达致环保效果。一份环保团体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6%的港人表示愿意自备餐具或容器买外卖,态度积极。

对比其他先进经济体,香港在源头减废、减用塑胶、废物回收、循环再用等,都比较落后。如今走出关键一步,更需要港府有更大作为,认真务实部署下一步。一方面,在持续推动食肆外卖餐具“走塑”之馀,港府营加大公众教育和宣传,培养市民使用自携的环保轻巧餐具;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走塑”令颁布之后各方感受,避免成本提升对商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找替代方案,缓解“走塑”令给港人生活带来的不便。

塑胶对环境生态以至人类健康都可以造成深远祸害,“走塑”已是大趋势,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应落后。“走塑”由每一个人做起,才是彻底贯彻环保生活,人人出力,为一个更美好的香港,一个更环保的地球,为下一代的未来生存,作出贡献。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