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西九卖地须衡量风险,多元化融资有助破局

2024-05-27 08:14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陷入财困,预告明年6月资金链便会断裂,局方提出将部分住宅项目业权由“只租不卖”改为容许出售,以改善财政。此举虽可获得一次性收益以解燃眉之急,但恐怕不利长远发展,当中风险须小心考量。

西九卖地须衡量风险

西九管理局自2008年获得政府一笔过注资216亿港元之后,16年来因为工程延迟严重超支,商业设施延误开展,无法补贴开支,致出现亏损,只能靠场馆门票和租金收入维持财政,管理局已多次作出“干塘”预警,截至2022/23年度西九文化区录得7.18亿元基本营运赤字。

现时M+和故宫博物馆的收入,虽已收回约40%成本,但西九管理局仍要补贴一半开支,单是故宫博物馆每年开支已逾4亿元,即使当局已努力开源节流,大幅增加筹款收入,仍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主席唐英年强调不愿“摊大手板”向政府拿拨款,只要如“豆腐切一细块”推售小部分土地,已足够支持西九营运及支薪。倘政府接纳方案,最快2026/27年度才会沽售。

在不向政府要求更多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出售土地资源确实是权宜之计,至少可为管理局带来一次性收入,缓解当前困局,确保文化设施能继续运作。但若政府真的只准售极小的地块,恐怕仅杯水车薪。且在楼市低迷下,卖地收益可能会大幅低于预期,无法解决财困之余,更会令业权变得复杂,为日后管理增添变数,假若政府将来收回部分地皮或会引起纠纷。长远来说,更可能会损失未来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权益。

另一方面,如果卖地导致商业比例过高,恐怕会影响原有的整体规划和定位。西九现有42%土地为商业和酒店用地,10%为餐饮,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比重。如果再额外卖出一些土地作商业开发,会进一步提高商业比重,令文化设施沦为配套,恐怕会变成由商业主导整个区域,弱化西九的文化特色。

西九作为重要的文化地标,管理局需要兼顾公众利益和文化承诺,过度商业化可能引发公众不满,重蹈数码港沦地产项目的覆辙。在商业利益与文化定位之间,局方需要全面权衡。政府或可考虑中间落墨,在不卖地下,放宽西九文化区地积比、增加商业租赁空间的比例、调整住宅及办公室比例等,但须同时确保不会侵蚀文化功能。

政府目前尚未就西九的方案作出回复,在西九角度,由政府注资当然是最快解困之法,但也可考虑其他方案,例如由政府以特殊政策支持,帮助西九拓宽融资管道,如吸引投资者等,减轻其财务压力。

唐英年早前表示西九文化区缺乏还款能力,难以发债,那是否可以探索其他融资方式,例如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者,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更可借助投资方的专业经验和资源支援西九的发展。

此外,西九可以争取更多慈善基金的拨款,并针对重点项目,如大型展览或文化活动,单独寻求项目融资。还可以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专项募捐活动,募集资金用于特定的文化保护或公益项目。同时加强寻求企业赞助支持。但大前提是,西九管理局必须加强营运能力和成本控制,集中资源做好具前景的核心业务,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新的收入来源,维持财务稳健,才能增加投资者信心,引商吸资,扩大融资能力。

同时西九应引入更多公私合营项目,与企业共同投资及营运商业、餐饮和酒店设施。西九正在使用的BOT模式,可以扩大发展,并加强场地出租业务、开发文创产品、提高门票价格和活动收费等,来增加租金和销售收入,但须确保这些商业设施与文化氛围协调统一。

总体而言,适度放宽土地用途限制可以为西九管理局带来资金,但需要在保留文化定位和强化管理监督的前提下进行,避免为了短期资金而做出损害长远利益的决策。长远西九须提高营运力,发掘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创造更大收益。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