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推英文书拆解中文教学,助非华语生学习第二语言

2024-07-04 14:31

学习中文令不少非华语学生苦恼,面对一个个方块字,有时感到无从入手,教育大学近日推出新书,以英文讨论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方式。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国语言学系教授施仲谋表示,每个章节亦预留至少2成内容,讨论以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可借镜之处。 编者之一的校长李子建称,期望新书可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亦可让香港学界参考如何提高非华语生学习中文的成效和兴趣,例如朗读篇章等。

香港现时有约3.3万名在幼稚园及公营和直资中小学就读的非华语学生,虽然政府多年前为推展非华语生学习中文而推展“中文第二语言学习架构”,但多年来成效仍备受关注。教育大学日前推出《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学与教:国际观点》新书,李子建表示,希望透过新书探讨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二语)教学时,能否参照第一语言的教学方式。

讨论如何转移“二语”教学

施仲谋表示,新书除了总结大中华地区的中文教学,每个章节亦会预留2成内容,讨论如何将第一语言(一语)的教学经验,转移至二语教学环境应用。李子建提到,最后一个章节正是谈论香港少数族裔的中文教学,如何体现教学多元化,例如採取跨语言的教学方式,或以学生族裔的文化配合教学。施仲谋举例,学习有关农曆新年的篇章时,亦可将学生的过年习俗连系。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国语言学系副主任(学与教)林善敏举例,跨语言教学包括透过表情、动作,以至学生的母语,协助学生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施仲谋补充,本地非华语生的中文口语能力不俗,而难处在于读、写,跨语言教学下,非华语生学中文时间中,以拼音、图画代替部分文字亦会被接受。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国语言学系副主任(学与教)林善敏举例,跨语言教学包括透过表情、动作,以至学生的母语,协助学生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 施仲谋补充,本地非华语生的中文口语能力不俗,而难处在于读、写,跨语言教学下,非华语生学中文时间中,以拼音、图画代替部分文字亦会被接受。

非华语生多朗读增兴趣

非华语生学习中文的困难,除了因语文系统复杂,学习兴趣亦有影响,施仲谋举例,文章鼓励学校教学期间多朗读、朗诵,例如朗读〈静夜思〉,“‘低头思故乡’,他们可能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来港,怀念故乡,可能听完会有些伤感。 当同学很有感情朗读,整体感知、认识中文,都是增加兴趣的一个方法。”

林善敏则举例,书内其中一篇谈及学生的学习动机,认为让非华语生认识中华文化,同样有助促进中文学习,“等如同我们若有机会应用时,我们会更有兴趣学习,就像港人学习韩文、日文,都是希望旅行时用得着。” 她又相信,书中近一半内容,均有助向非华语生进行中文教学。

李子建盼促进国际交流

新书是以英语写成的《中国语文教育丛书》的首册,李子建表示,期望以英语写成的新书,能促进中文教育的国际学术讨论和交流。 新书内容包括总结中、港、台三地的中文教学经验,以及讨论中文一语的课程、教学法、评估方法和学与教的新趋势。

施仲谋补充,现时已有多达85个国家或地区,在教育系统内提供中文科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科目,冀能与外国分享经验或不同教学实验的结果。 林善敏透露,未来《丛书》会推出关于教师培训、语言学等相关书籍,料2年内可完成。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