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客家先民人文情怀,呈现独特地域特色

2024-07-19 10:40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始于宋,兴盛于清,有手绘、木刻印制两种,均为对开形式,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据梅县区博物馆馆长徐建文介绍,它们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舞台戏剧及其它姊妹艺术的精华,在技法上吸取了剪纸、漆画、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近代更吸纳了”月份牌”的西洋技法,线条简洁有力,色彩鲜明热烈。

客家门神画深嵌于客家文化的脉络之中,它不仅是一种年画,反映了客家人的年俗,也是客家建筑上的装饰,反映了客家先民的人文情怀、审美意识和精神世界,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特色。绘制在客家宗祠及乡土民居入户大门的门神画,不同宗祠绘制的题材可能有所不同,因为客家门神画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镇宅功用,还蕴含着客家先民强烈的族群意识和彰显门庭的精神诉求。

W2a

▲客家门神画(蒙恬、郑和)。

W2b

▲徐建文教授学生绘制客家门神画。受访者供图

徐建文表示,”门神”作为门户的守护神,不仅活跃在年俗活动中,还以强韧的生命力呈现在民间寺院庙观的门户之上,表明了它在客家的乡土社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亦反映了客家人多神崇拜的习俗和民间信仰上的多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门神画的题材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单纯的辟邪门神转为寓意吉祥如意的祈福门神,如梅县区门神画师侯文发曾在1994年画出《福禄双全、财喜临门》门神画,甚至将民间故事、神像、戏文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融入其中,如《岳飞、郑成功》门神画。

客家门神画以象征、寓意、夸张等手法,反映出避邪迎祥、吉庆祥和的祈希,表达了客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伴随着客家人的足迹,客家门神画也广泛流播于海外客家聚居地。2014年,”梅县区客家门神画”被梅州市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