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增建医学院口风转,通盘计划不可少

2024-08-20 08:14

科大、理大和浸大相继表示有意开办医学院后,政府的表态由年初的审慎处理,到上月改口为谨慎研究,但到了前天更首次明确表明会积极考虑建议。当局态度转趋积极,有意兴建第三间医学院的大学应尽快提交具体方案,以便政府作出更周全规划,善用资源培育更多优秀医生,以解决看病难问题。

增建医学院

政府对开办第三间医学院的口风,出现大逆转,肯定不是信口开河,相信背后有着全面考虑。当局最初对建议冷淡,因连年赤字,急需开源节流,而兴建第三间医学院涉及大量公帑,估计需要高达逾100亿元,在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当局在考虑公帑运用时须确保符合审慎理财原则,以免招来批评,还担心会引发新旧医学院的竞争。

取录有学位毕业生读医扩生源

然而,香港医护人手严重不足,医生与人口比率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低,每千人只有2.16名医生,比内地、新加坡和韩国的2.5名至3名医生低20%-40%,亦比欧美逾3名医生低50%。即使当局积极引入外援,到年底会有逾250名非本地培训医生加入公院系统,但这仅能缓解燃眉之急,一旦他们完成服务年期,便会离开公院,在私营医疗系统挂牌执业,故培训更多本地医生才是长远之计,令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设立第三间医学院。

现在政府对开办第三间医学院有开绿灯的姿态,下一步是思量如何在资源紧张情况下将事情办好。要建立一间高质量医学院,关键是能否聘请大批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掌握先进教学技术的教授和医生。医卫局副局长李夏茵早前曾表示,一间医学院至少需要200名教学人手,可是目前两大医学院的教授严重不足,须向海外聘请。

医生不足是全球面对的共同问题,假如新医学院无法在海外罗致杰出知名教授,可能以高薪厚职向两大医学院“撬墙脚”,而两大医学院为挽留人才也被逼祭出银弹政策,造成恶性竞争,相信是政府和公众均不愿乐见,故有意开办医学院的大学当局须提交可行招聘人手方案。

大学尽快提交具体新思维方案

此外,公众也担心新医学院为了抢生源,可能要降低对中学文凭试(DSE)成绩的收生门槛,继而影响到未来医科毕业生的质素。有别于现时两大医学院收生只局限于DSE和IB尖子,科大锁定是招收“第二学位”的大学毕业生读医,避免与两大医学院构成生源恶性竞争。

当然所招收的“第二学位”医科生,须具有生物化学学位背景,对相关医学知识有一定基础,在修读医科时便毋须像一般医科生要读6年那么长,可以将修读时间压缩至4年。虽然香港未曾实施过“第二学位”医科生,但这种制度在美国和西方相当普遍,只要课程设计得宜,未尝不是一种吸纳更多精英成为优秀医生的大胆尝试。

由于医科生需要在教学医院进行一年实习,相信当局在审批大学筹办医学院时,会将校园跟教学医院的距离,以及有关医院规模因素纳入考量之列。以科大为例,最近的医院是将军澳医院,但因不是一间提供各类各科的综合医院,未必收到奇难杂症病人,故相信只会选择联合医院作教学医院。

尽管医卫局对第三间医学院持开放态度,但据说迄今只收到科大数页纸的初步构思,言下之意对方以至另两间大学仍未提交任何实质计划。有关方面宜尽快就筹办医学院提交具体方案,如课程设计、评审课程、从何处聘请教授、跟哪间医院挂鈎合作、如何取得专业资格认可等,以便政府在审视方案时,通盘考量到哪间大学的课程有新思路和超前部署、实施起来更具资源效益,从而选出合适大学,培训更多优秀医生,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