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建筑特点大盘点

2024-09-12 13:52

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才开始包括东周。

夏朝自公元前22世纪末到公元前17世纪初,共有17代。商朝自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共有30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到公元前256年结束。中国古代的建筑,即发源于三代。

夏代建筑的遗迹极少,目前尚无完整的发现。继夏的商代则有较多的遗迹显露出来,已发现的商代城市有王都(河南洛阳及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及诸侯城(湖北黄陂盘龙城)。

商代的宫室以晚商安阳的殷墟为典型,已沿中轴顺序排列祭祀、朝廷、后宫三组建筑。位于武官村一带的王室墓葬规模宏大,由墓道、墓穴、二层台、腰坑等组成,墓中除有殉人、车马及多种动物外,附近另有大量供祭祀的杀殉坑。有的墓上发现建有祭祀建筑。一般居住建筑大多为地面房屋,半穴居甚少。条状及多室建筑已相当普遍。根据文献记载,商代已有皇家苑囿。

至周代,由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的城市,除王都丰、镐、雒邑以外,大小诸侯城(如齐国的临淄、鲁国的曲阜、燕国的下都、楚国的郢都、赵国的邯郸等)为数甚多,其规模与平面布局极不一致,但“内城外郭”之制已很明显。在《周礼》中对王城及诸侯城之面积大小、垣阙高低、道途宽窄等已有若干简单记载,由于各遗址屡经改建与破坏,已无从予以证实。这时出现的筑城高潮,与诸侯之间长期残酷的兼并战争有直接关系。此外,为了防御和扩大边界,还沿边界或险阻地带构筑边城,秦、燕、楚、齐诸侯国的边城遗迹现在仍清晰可见。以后又发展为针对外族匈奴入侵的长城防御系统。

另外,统治阶级的淫奢享受,也大大推动了宫殿、离宫、苑囿的建设。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成就是基础性的,但其影响极为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皇家建筑,已有了事先踏勘地形和规划布置。

二、就使用功能而言,到周代为止,宫殿、坛庙、陵墓、官署、监狱、作坊、民居等建筑均已出现。也就是说,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形式都已经具备了。

三、自原始社会就已大量使用的土木结构,到夏、商、周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陶制地砖、屋瓦、水管和井圈、铰叶等的使用,是建筑技术上一个重大进步。 

五、等级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建筑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