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宴请群臣问父亲“我家业如何”

2024-10-21 10:37

年轻时候的刘邦,确实没甚么“好名声”。在乡里人眼中,他就是个不务正业的“无赖”。刘太公虽然是他的父亲,却也常常看不顺眼这个游手好闲的儿子。相比之下,刘邦的二哥刘仲则是个勤勤恳恳的庄稼人,深得刘太公的喜爱。

刘邦不爱种地,整天在外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吹牛,还时不时地借钱吃饭,弄得刘家家中鸡犬不宁。

刘太公急得不行,常常骂刘邦不争气,甚至劝他多向刘仲学习,多积攒家业,将来能有个好出路。可刘邦哪听得进去,依旧我行我素。他心怀远大理想,但那时候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吊儿郎当的“无赖”。

再加上,刘邦还有一段“厚脸皮蹭饭”的故事。

据说他常常带着一帮朋友去大哥家蹭饭吃,而嫂子看不惯刘邦的这种作风,每次故意在他进门后用勺子刮锅,发出清空锅底的声音,装作饭已经吃完了。刘邦心里不爽,后来做了皇帝都还记恨着嫂子这件事,没给大哥的儿子刘信封官,就是因为大嫂的那几次“故意刮锅”。

时光荏苒,未央宫建成。刘邦终于不再是当年那个让刘太公头疼的无赖,而是堂堂汉高祖。建成未央宫后,他豪气十足,邀请群臣大摆宴席,庆祝这一历史时刻。席间,刘邦兴致正高,举杯向刘太公祝寿时,忽然就提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无赖事迹”。

“老爹,当年您总骂我不如二哥勤快,说我整天游手好闲。可现在您看看,我的家业和二哥比,谁的多啊?”这话一出,全场顿时陷入一片笑声。群臣纷纷大笑,连声高呼“万岁”。

为甚么群臣要大笑呢?一方面,他们知道刘邦是在开玩笑。这是一场宴席,气氛本就轻松,刘邦这番话虽有自嘲的成分,但更多是炫耀自己如今的功业,想要展示他从无赖蜕变为一国之君的成就。另一方面,群臣笑声里也有几分奉承,毕竟面对的是手握天下的皇帝,大家捧场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刘太公面对儿子的揶揄,显然有些被噎住了。他没有想到,当年自己苦口婆心劝儿子上进的那些话,居然还被刘邦记得这么清楚。刘邦如今已经是大汉天子,自己再说甚么显然也不合适,只能报以无奈的笑容,默默接受这个玩笑。

这场父子间的对话,表面上看是刘邦调侃父亲,但实际上却反映了刘邦和刘太公身分地位的逆转。

刘邦在称帝后,推崇以孝治国,甚至特意为父亲设立了“太上皇”的尊号。他每隔五天就要亲自前往看望父亲,向刘太公行礼。

刘太公起初还照例接受儿子的拜见,但管家提醒他,刘邦如今是皇帝,自己虽然贵为太上皇,但也应当尊敬这位“人主”,不该让刘邦来拜见自己。于是,刘太公后来每次见到刘邦,都会拿着扫帚站在门口迎接,不再接受儿子的礼拜。

刘邦知道后,马上改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赐了管家五百斤黄金。刘太公也明白,儿子如今不仅仅是他的儿子,更是天下的君主。

在这种身份转换面前,作为父亲,他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刘邦说的那句“我的家业与二哥比,谁的多”虽然是玩笑,却也隐含着这种深刻的权力变化。

刘邦的调侃和群臣的笑声,表面上是一次宴席上的插曲,但对于刘太公来说,却是一种新的认知。他当年看不上这个游手好闲的儿子,但如今,刘邦却是整个大汉的皇帝。

他无论是多么不喜欢刘邦年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个当年的“无赖”,给了刘家无上的荣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