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高才通限期将至,留人才须适切公平

2024-10-28 09:21

香港人口持续老化及少子化,加上早几年的移民潮及海外升学潮,多个行业都面对人才和人手不足问题,局限了香港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区政府在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措施向全球招商引才,包括增设“高才通”计划,让拥有指定学历或资历的高端人才,毋须事先找到工作都可申请来港。计划推出1年多至今已录得逾6万宗申请,并批出了接近4.8万宗,两者均远超当初预期。

职业与才能错配 水土不服

不过,如同世界各地的输入人才及移民计划,高才通的实施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高才来源偏向单一,有三分二申请来自内地,仅三分一属海外,当中高达95%申请人为中国籍,并且跟其他输入外来学生及劳工计划一样,存在少数涉及假学历、假资历、假受雇和“黑中介”的个案。

此外,高才通计划规定申请人必须于来港后两年内找到工作,才可继续留港。首批抵港高才的限期将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届满,据报有不少人仍未达标。有人为求搵工留港而不惜大幅减薪,自愿无偿加班,以至转任并非自身学历或专业所长的工作,被质疑有违高才通原意及与本地打工仔抢饭碗。也有不少人觉得香港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环境不似预期,感到意兴阑珊和水土不服,陆续离港而去。

立法会日前辩论“跟进新来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议案,有议员要求政府加强支持新来港人才创业、加强职业配对服务、鼓励企业聘用、支援新来港人才的子女在港升学,以至协助他们搵楼租屋和结交朋友等等。但亦有不少议员质询这会对本地劳工和学生、家长不公,质疑若根据高才通计划来港的人才两年都无法就业,便反映其才能有限或未能配合香港所需,政府不应药石乱投充当他们的“保母”。

海内外人才来港多时仍未能适应或找不到合适工作,原因甚多。除了极少数涉及资历造假的个案,最主要是职业与才能出现错配。最经典个案是内地的能源与矿产行业专才,很难在香港相关并同等的企业和职位。其次是语言与工作文化、生活习惯问题。香港人也出名勤力拼搏,但与内地近年的“内卷”文化还是有距离。不少内地专才和海外华人英语不成问题,但来到香港实际工作和生活,才领会到广东话还是必须。

名校竞争加剧 现排挤情绪

子女教育是高端人才决定是否前往及留在某地方发展的重要考虑,同样出现了错配。香港教育界曾期望,大量新来港人才带同未成年子女来港,可纾缓因本地学生减少而出现的缩班杀校压力。但由于外来专才大多学识及资源较好,希望将子女送入本地的传统名校、国际学校和知名大学,而并非因种种问题而导致收生不足的弱势学校。结果反而令部分本地学生及家长担心会被分薄资源与学额,出现排挤情绪。

正如前文指出,外国的输入人才及移民计划也有出现同类问题,英国、澳洲及加拿大都相继收紧了有关政策,以纾缓外来人口过多,而产生的房屋、学额和福利资源分配问题。香港不应走回头路,高才通计划整体是成功的,为香港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但他们能否及是否愿意长期留港,落地生根,有许多复杂考虑和因素,难以一一由政府掌控。

政府应对不同类别、国籍和种族的新来港人才,公平地提供适切支援,减少错配。例如加强就业与就学资讯,举办更多广东话及本地生活文化适应课程,鼓励受欢迎的名校增加收生,多开分校等,但不应不惜工本胡乱抢人才及强求留人才。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