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学童自杀为“做傻事”,“生命教育专家”谢向荣致歉

2024-10-28 11:51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日前发布一项学童自杀调查,该院教授、生命教育中心主任谢向荣称学童“多想社会责任、家长期望”便不会“做傻事”,又建议师生到访农庄,“睇下啲鸡仔孵化,就唔会做傻事”。言论引起广泛批评,其中由社工系学生组成的关注学童自杀学生联席,昨日强烈批评有关言论不当,谢向荣昨晚就言论致歉。

L9_0

▲学院中心月初委托“香港医护市场调查及策划”发放问卷,主任谢向荣在发布会的言论引起争议。(香港医护市场调查及策划fb图片)

联席成员杨铠彤今早(28日)于商台节目表示,期望社会人士评论自杀现象时,小心用字。

关注组:“傻事”一词有伤害性

由社工系学生组成的关注学童自杀学生联席,昨日发声明强烈批评谢向荣言论不当。

▲由社工系学生组成的关注学童自杀学生联席,昨日发声明强烈批评谢向荣言论不当。

杨铠彤表示,谢向荣的言论将矛头指向学童自身价值观之“错误”而且指摘学生,忽视总体成因。她指谢向荣提及的所谓“多为他人设想”,是不能解决有自杀念头人士的生命困局,原则上为他人设想并不是错的,但如果将这想法强加在有自杀念头的学生,会有反效果,“有时(学生)就是因为过于重视其他人,但其实他们自己也有需要寻求的价值”,因此如果学生有寻死念头,更加应该鼓励他们为自己设想。因此杨铠彤认为,谢向荣言论是无视学生困境。

杨铠彤又指,学院提及学童要多想想家长的看法,但此说法完全错误,因为许多针对学童的调查已经显示,家庭因素长期是学生压力来源的头3位,学童或青年的压力大多来自父母期望过高。因此有关言论,是轻言了学生面对的压力,反而加重他们的压力,令他们更感到不被理解。

此外,杨铠彤认为“傻事”一词具有伤害性,污名化自杀现象,因为自杀不代表“做傻事”,当事人面对很大的痛苦,不可简单将之归纳为“做愚笨行为”。她个人而言,也不建议用“轻生”字眼,因为也有“轻视生命”的暗示。

被问到是否接受谢向荣的道歉,杨铠彤认为重点并非她接受与否,认为谢向荣应向学生、市民大众交代。她期望往后大家评论自杀现象时谨慎用字,让学童在一个接纳、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在同一节目指,大家出发点都是关心学童,但确实学童自杀,反而可能是为他人设想得太多。他透露过往研究中,曾见过有学童自杀遗书中,列出“想死”的因素,最终认为“支持的因素多于反对”而放弃生命。他认为学童自杀成因繁多,看到他们有强烈的无望感,认为应反过来问问成年人,作为老师家长,是否有地方做得不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评学童自杀为“做傻事”,“生命教育专家”谢向荣致歉 | 星岛环球网

评学童自杀为“做傻事”,“生命教育专家”谢向荣致歉

发布时间:2024-10-28 11:51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日前发布一项学童自杀调查,该院教授、生命教育中心主任谢向荣称学童“多想社会责任、家长期望”便不会“做傻事”,又建议师生到访农庄,“睇下啲鸡仔孵化,就唔会做傻事”。言论引起广泛批评,其中由社工系学生组成的关注学童自杀学生联席,昨日强烈批评有关言论不当,谢向荣昨晚就言论致歉。

L9_0

▲学院中心月初委托“香港医护市场调查及策划”发放问卷,主任谢向荣在发布会的言论引起争议。(香港医护市场调查及策划fb图片)

联席成员杨铠彤今早(28日)于商台节目表示,期望社会人士评论自杀现象时,小心用字。

关注组:“傻事”一词有伤害性

由社工系学生组成的关注学童自杀学生联席,昨日发声明强烈批评谢向荣言论不当。

▲由社工系学生组成的关注学童自杀学生联席,昨日发声明强烈批评谢向荣言论不当。

杨铠彤表示,谢向荣的言论将矛头指向学童自身价值观之“错误”而且指摘学生,忽视总体成因。她指谢向荣提及的所谓“多为他人设想”,是不能解决有自杀念头人士的生命困局,原则上为他人设想并不是错的,但如果将这想法强加在有自杀念头的学生,会有反效果,“有时(学生)就是因为过于重视其他人,但其实他们自己也有需要寻求的价值”,因此如果学生有寻死念头,更加应该鼓励他们为自己设想。因此杨铠彤认为,谢向荣言论是无视学生困境。

杨铠彤又指,学院提及学童要多想想家长的看法,但此说法完全错误,因为许多针对学童的调查已经显示,家庭因素长期是学生压力来源的头3位,学童或青年的压力大多来自父母期望过高。因此有关言论,是轻言了学生面对的压力,反而加重他们的压力,令他们更感到不被理解。

此外,杨铠彤认为“傻事”一词具有伤害性,污名化自杀现象,因为自杀不代表“做傻事”,当事人面对很大的痛苦,不可简单将之归纳为“做愚笨行为”。她个人而言,也不建议用“轻生”字眼,因为也有“轻视生命”的暗示。

被问到是否接受谢向荣的道歉,杨铠彤认为重点并非她接受与否,认为谢向荣应向学生、市民大众交代。她期望往后大家评论自杀现象时谨慎用字,让学童在一个接纳、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在同一节目指,大家出发点都是关心学童,但确实学童自杀,反而可能是为他人设想得太多。他透露过往研究中,曾见过有学童自杀遗书中,列出“想死”的因素,最终认为“支持的因素多于反对”而放弃生命。他认为学童自杀成因繁多,看到他们有强烈的无望感,认为应反过来问问成年人,作为老师家长,是否有地方做得不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