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码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成为了各地中央银行的焦点,本港亦早在2017年已积极探索数码货币的发展与应用。由警方与12位来自学术、教育、商会、金融、资讯科技和电讯界别的专家及领袖组成的“科技罪案警政顾问小组”早前举行了第7次会议,亦是两年任期内最后一次会议,探讨全球发展央行数码货币在法治与秩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警方与12位来自学术金融科技等专家组成
央行数码货币与现钞相辅相成,可能成为未来的法定电子支付方式,并有助落实财政和货币政策及执行监管工作。金管局去年10月完成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的第一阶段,今年9月启动的第二阶段更深入研究央行数码货币可能带来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及离线支付的三个特性。
小组成员之一,香港华为国际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部首席技术官陈颖指,央行数码货币的发展会大幅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其可编程性能够促进自动化付款。
然而,小组成员亦提及可编程性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智能合约有机会因外部数据来源被污染而错误执行,亦可能因保安漏洞而受到黑客恶意攻击。港大计算机科学系副系主任姚兆明指,现时已经有新兴企业专门审核及验证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以减少出现漏洞。
骗徒或以假电子钱包诈骗 推出前需严格测试
他在分享中亦提及,数码港元并不能取缔现有的支付方法,建议数码港元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令用户可简便地进行跨平台支付。但他同时指,推行数码港元将衍生不同的电子钱包,骗徒亦有可能会以虚假电子钱包诈骗,因此推出电子钱包前需经过公开及严格的测试。
小组成员提醒,监管机构需留意市场上不同支付平台及电子钱包的安全性问题。一旦发现怀疑诈骗个案就必须立即发出公告,并配合警方调查。
需平衡私隐与可追溯性
此外,小组成员亦讨论到监管机构如何平衡用户的私隐及可追溯性。小组成员强调,在决定数码港元最合适的私隐及数据保障模式时,必须以预防清洗黑钱及恐怖分子筹集资金为首要考虑因素。
金管局今年8月推出Ensemble项目沙盒测试代币化资产实际应用场景,标志着发展央行数码货币的重要一步。小组成员强调,在发展央行数码货币发展及建立大众对数码经济信心工作当中,提升整体安全性最为重要,寄望政府在推动央行数码货币及金融科技创新时,会确保有合适的政策及监管框架,并积极推进技术支援和法律基础的相关工作,为香港发行可供个人、企业及金融机构使用的央行数码货币作充分准备,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