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农业资料,记载粮食作物的名称有21个

2024-12-26 10:52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有较大的进步。有人作过统计:经过整理的殷墟出土甲骨片,与农业有关的达四、五千片之多,其中又以占卜年成丰歉的为最多。周人最初生活在适于种稷的黄土高原,很早就是一个经营农业的部落。《诗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十多篇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充分反映了当时农业的状况。《豳风.七月》就是一首完整的农事诗。诗中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女工及采集、狩猎等事项。其他诸如《周颂.臣工》、《大雅.生民》、《大雅.绵》、《小雅.甫田》等等也都能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

周代农业生产工具虽然仍多为木、石、骨、蚌所制,但金属农具使用日渐增多。“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钱为铲类,镈为锄类,铚艾是收割工具,这些农具大都为金字旁,即是使用金属农具的一例。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协作的方式,于是有“千耦其耘”、“十千为耦”的说法。

《诗经》中所载粮食作物的名称有21个,但多同物异名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归纳起来,它们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只有六七种,这就是粟(亦称稷、禾,其质量优良者称粱)、黍、菽(大豆,或称荏菽)、麦(包括小麦和大麦)、稻(水稻或称稌)和麻(大麻,其籽实称苴或蕡)。

在这些作物中,粟和黍最为重要。从原始时代到商周,它们是黄河流域、从而也是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原始农业实行撂荒耕作制,一般是耕种几年之后,便要抛荒,重新寻找新的土地来源。这种耕作制在商代仍然存在,有人认为,商代多次迁都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撂荒。但到了西周时代,便开始进入到休闲耕作制。《诗经》及《周易》中有、新、畲的记载。《尔雅.释地》:“田,一岁曰,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 田,指休闲田,任其长草;新田是为休闲之后重新耕种之田,畲田则是耕种之后第二年的田,田中已长草,但经过除草之后,仍可种植。、新、畲记载的出现,表明以三年为一周期的休闲耕作制度已经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便是垄作的出现。垄作的出现,可能与解决排涝和灌溉的问题。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虽然是以干旱为主,但夏季作物生长高峰时期出现的集中降雨也会导致洪涝。垄作最初主要是与排涝有关。垄,时称为“亩”,《诗经》中有所谓“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也就是平整土地,划定疆界,开沟起垄,宣泄雨水的意思。当时人们在进行这两项工作的时候,非常注意地势高低和水流走向,于是要求“自西徂东”,“南东其亩”,目的就在于排涝。


相关阅读

《诗经》的农业资料,记载粮食作物的名称有21个 | 星岛环球网

《诗经》的农业资料,记载粮食作物的名称有21个

发布时间:2024-12-26 10:52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有较大的进步。有人作过统计:经过整理的殷墟出土甲骨片,与农业有关的达四、五千片之多,其中又以占卜年成丰歉的为最多。周人最初生活在适于种稷的黄土高原,很早就是一个经营农业的部落。《诗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十多篇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充分反映了当时农业的状况。《豳风.七月》就是一首完整的农事诗。诗中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女工及采集、狩猎等事项。其他诸如《周颂.臣工》、《大雅.生民》、《大雅.绵》、《小雅.甫田》等等也都能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

周代农业生产工具虽然仍多为木、石、骨、蚌所制,但金属农具使用日渐增多。“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钱为铲类,镈为锄类,铚艾是收割工具,这些农具大都为金字旁,即是使用金属农具的一例。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协作的方式,于是有“千耦其耘”、“十千为耦”的说法。

《诗经》中所载粮食作物的名称有21个,但多同物异名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归纳起来,它们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只有六七种,这就是粟(亦称稷、禾,其质量优良者称粱)、黍、菽(大豆,或称荏菽)、麦(包括小麦和大麦)、稻(水稻或称稌)和麻(大麻,其籽实称苴或蕡)。

在这些作物中,粟和黍最为重要。从原始时代到商周,它们是黄河流域、从而也是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原始农业实行撂荒耕作制,一般是耕种几年之后,便要抛荒,重新寻找新的土地来源。这种耕作制在商代仍然存在,有人认为,商代多次迁都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撂荒。但到了西周时代,便开始进入到休闲耕作制。《诗经》及《周易》中有、新、畲的记载。《尔雅.释地》:“田,一岁曰,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 田,指休闲田,任其长草;新田是为休闲之后重新耕种之田,畲田则是耕种之后第二年的田,田中已长草,但经过除草之后,仍可种植。、新、畲记载的出现,表明以三年为一周期的休闲耕作制度已经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便是垄作的出现。垄作的出现,可能与解决排涝和灌溉的问题。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虽然是以干旱为主,但夏季作物生长高峰时期出现的集中降雨也会导致洪涝。垄作最初主要是与排涝有关。垄,时称为“亩”,《诗经》中有所谓“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也就是平整土地,划定疆界,开沟起垄,宣泄雨水的意思。当时人们在进行这两项工作的时候,非常注意地势高低和水流走向,于是要求“自西徂东”,“南东其亩”,目的就在于排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