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消除障碍落实政策,借电子支付提升的士业

2024-12-16 08:04

香港的士服务一直备受批评,政府最近连番出招,继早前引入的士车队制度,近日再提出立法强制安装“车cam”及电子支付设备,借以提升服务质素及透明度。相对于安装“车cam”,电子支付的推行较为业界抗拒,背后既有对科技适应的顾虑,也牵涉深层次的行业利益问题。若要落实此政策,政府与业界必须携手合作,消除当中的障碍。

MAZ01P08161224 copy

为回应社会呼声,检视的士行业的整体营运和管理,当局提出立法规定所有的士,除要在车厢内安装摄录系统,包括车厢摄录机、行车纪录仪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要提供至少两种电子支付方式,包括二维码和非二维码的支付方式。

就增设摄录系统可能引起公众疑虑,当局已表明日后影音纪录会被加密、限制撷取权限等,市民和司机的私隐均得到保障。业界普遍争议不大,唯一忧虑是营运成本上升,盼政府提供资助。

至于电子支付,政府透过立法来解决,是考虑到本港的士牌照的拥有权分散,若单靠宣传教育,估计需时颇长才能达至全港的士广泛提供电子支付的目标,因此才一锤定音。

事实上,电子支付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内地的移动支付,还是本地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均显示市民接受度已非常高。本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港铁、巴士、电车等已接受不同电子支付方式,的士没理由落后。部分的士司机声称“唔识用”电子支付,表面看似是年长司机对科技的抗拒,但实际上不少年长司机每天在车内使用手机抢单,熟练地操作导航等功能,可见适应电子支付并非难事。

真正的问题在于,业界多年来习惯只收现金,这种模式不仅便利,也难以追踪收入,从而为部分司机提供了避税的空间,这一点业界也直认不讳。电子支付的强制推行,意味着每一笔收入都会留下数据痕迹,令税务局更易掌握司机的实际收入。这种透明化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切实利益的威胁。

其他原因则涉及成本问题。政府要求司机安装电子支付设备,但拒绝提供资助,令一些司机感到不满。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笔额外开支,虽然并非天文数字,但在收入不稳定下,仍会增加经营压力。即使近年电子支付平台为抢占市场,提供免手续费优惠,但业界担心电子支付成强制要求后,优惠会消失,手续费亦逐渐调高,因而却步。

此外,政策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执法力度。目前虽已有1万辆的士安装八达通付款机,但实际使用量却远低于此。部分司机仍以“坏机”为藉口拒绝使用。政府必须制订罚则,加强监管,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适应。政府在推行政策的同时,应承担起更积极的角色,主动提供支援,例如资助安装电子支付设备;又或联合支付平台,免费提供或低价租赁支付设备,并负责后续维护工作;甚至使用乘客手机直接扫码支付,减少对硬件设备的依赖。这样既减轻司机负担,也让支付机构得到市场机会。同时,加强对电子支付的宣传和教育,让司机和乘客了解电子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至于业界最担心的税务问题,主要取决于政府取态,是否规定在支付系统登记司机身份、保留交易纪录,又或会否透过电子支付处理的士司机交税问题等,政府应该制订明确的税务指引,并建立专门的税务资源平台,让司机了解使用电子支付的税务影响,从而减少他们对于税务查核的恐惧感。

业界也应主动拥抱新科技,善用电子支付提升竞争力,如成立基金持续帮助业界改善服务,针对年长司机提供免费培训,甚至设立技术支援热线,协助解决操作上的困难。并强调电子支付对业务增长的潜在好处,如也能减少携带现金的风险;吸引更多年轻乘客和外地旅客,提升司机服务频率及收入;更可改善乘客体验,提升的士行业的专业化形象。

毕竟,白牌车的崛起正好说明市场对灵活支付方式的需求,的士行业若再不变革,恐怕将进一步失去市场份额。加上各个车队未来半年内会陆续投入营运,落地时都已配备有关装置,的士个体户应借今次改革与车队睇齐,避免大幅落后于网约车,亦有利推动整体业界与时并进。

电子支付是未来交通服务的必然趋势,香港的士行业若要摆脱多年来的颓势,必须正视改革的必要性。政府需要在政策推行中解决成本与执法问题,而业界也应抛开固有利益,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改变。随着科技的进步,的士服务不应再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阻力,而应成为城市便利生活的重要一环。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CEO有料到】蔡晋:消除障碍落实政策,借电子支付提升的士业 | 星岛环球网

【CEO有料到】蔡晋:消除障碍落实政策,借电子支付提升的士业

发布时间:2024-12-16 08:04

香港的士服务一直备受批评,政府最近连番出招,继早前引入的士车队制度,近日再提出立法强制安装“车cam”及电子支付设备,借以提升服务质素及透明度。相对于安装“车cam”,电子支付的推行较为业界抗拒,背后既有对科技适应的顾虑,也牵涉深层次的行业利益问题。若要落实此政策,政府与业界必须携手合作,消除当中的障碍。

MAZ01P08161224 copy

为回应社会呼声,检视的士行业的整体营运和管理,当局提出立法规定所有的士,除要在车厢内安装摄录系统,包括车厢摄录机、行车纪录仪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要提供至少两种电子支付方式,包括二维码和非二维码的支付方式。

就增设摄录系统可能引起公众疑虑,当局已表明日后影音纪录会被加密、限制撷取权限等,市民和司机的私隐均得到保障。业界普遍争议不大,唯一忧虑是营运成本上升,盼政府提供资助。

至于电子支付,政府透过立法来解决,是考虑到本港的士牌照的拥有权分散,若单靠宣传教育,估计需时颇长才能达至全港的士广泛提供电子支付的目标,因此才一锤定音。

事实上,电子支付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内地的移动支付,还是本地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均显示市民接受度已非常高。本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港铁、巴士、电车等已接受不同电子支付方式,的士没理由落后。部分的士司机声称“唔识用”电子支付,表面看似是年长司机对科技的抗拒,但实际上不少年长司机每天在车内使用手机抢单,熟练地操作导航等功能,可见适应电子支付并非难事。

真正的问题在于,业界多年来习惯只收现金,这种模式不仅便利,也难以追踪收入,从而为部分司机提供了避税的空间,这一点业界也直认不讳。电子支付的强制推行,意味着每一笔收入都会留下数据痕迹,令税务局更易掌握司机的实际收入。这种透明化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切实利益的威胁。

其他原因则涉及成本问题。政府要求司机安装电子支付设备,但拒绝提供资助,令一些司机感到不满。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笔额外开支,虽然并非天文数字,但在收入不稳定下,仍会增加经营压力。即使近年电子支付平台为抢占市场,提供免手续费优惠,但业界担心电子支付成强制要求后,优惠会消失,手续费亦逐渐调高,因而却步。

此外,政策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执法力度。目前虽已有1万辆的士安装八达通付款机,但实际使用量却远低于此。部分司机仍以“坏机”为藉口拒绝使用。政府必须制订罚则,加强监管,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适应。政府在推行政策的同时,应承担起更积极的角色,主动提供支援,例如资助安装电子支付设备;又或联合支付平台,免费提供或低价租赁支付设备,并负责后续维护工作;甚至使用乘客手机直接扫码支付,减少对硬件设备的依赖。这样既减轻司机负担,也让支付机构得到市场机会。同时,加强对电子支付的宣传和教育,让司机和乘客了解电子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至于业界最担心的税务问题,主要取决于政府取态,是否规定在支付系统登记司机身份、保留交易纪录,又或会否透过电子支付处理的士司机交税问题等,政府应该制订明确的税务指引,并建立专门的税务资源平台,让司机了解使用电子支付的税务影响,从而减少他们对于税务查核的恐惧感。

业界也应主动拥抱新科技,善用电子支付提升竞争力,如成立基金持续帮助业界改善服务,针对年长司机提供免费培训,甚至设立技术支援热线,协助解决操作上的困难。并强调电子支付对业务增长的潜在好处,如也能减少携带现金的风险;吸引更多年轻乘客和外地旅客,提升司机服务频率及收入;更可改善乘客体验,提升的士行业的专业化形象。

毕竟,白牌车的崛起正好说明市场对灵活支付方式的需求,的士行业若再不变革,恐怕将进一步失去市场份额。加上各个车队未来半年内会陆续投入营运,落地时都已配备有关装置,的士个体户应借今次改革与车队睇齐,避免大幅落后于网约车,亦有利推动整体业界与时并进。

电子支付是未来交通服务的必然趋势,香港的士行业若要摆脱多年来的颓势,必须正视改革的必要性。政府需要在政策推行中解决成本与执法问题,而业界也应抛开固有利益,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改变。随着科技的进步,的士服务不应再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阻力,而应成为城市便利生活的重要一环。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