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参政议政】倡落实最低工资水平“一年一检”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颜汶羽
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检讨公众咨询日前结束。 最低工资委员会每次检讨最低工资水平时,劳资双方意见总是大相径庭。 今年劳联建议法定时薪增至46元,但有资方代表认为应按市场情况自行调节实质工资水平。
现时法定最低工资是由最低工资委员会参考一篮子数据后作出的决定,但次次都是劳、资、学自己关起房门来谈,劳资双方往往存在不少分歧。 单看今年,疫情之下市场整体不景气,如最低工资水平要加,商界在疫情重创下肯定是雪上加霜,但如果减或不变的话,劳工界必然反映底层居民疫情下生活的艰难。 双方各执一词,检讨机制费时费事。
究竟最低工资水平调整应如何釐定? 笔者一直以来都认为,应该要以公开透明、客观持平、可预计的方程式去计算,方程式减省数据分析工作,反映基层劳工情况、劳动市场的供需及通胀情况等,客观、持平,令商界有数可计,令劳方有数可依。
除此之外,现行釐定法定最低工资机制已运作10年,其间社会对相关机制有不少声音,例如检讨工资水平应由两年一次缩减至每年一次,参考数据亦应简而精等等。
笔者认为,政府当局应尽快回应社会诉求,尽早落实最低工资“一年一检”,并就检讨釐定法定最低工资机制提供落实时间表。 赚取最低工资雇员现时在“两年一检”的机制下被迫两年调整一次,但机制滞后令他们永远无法追上通胀; 另一方面“加薪”机制并不会补发过去差额,基层打工者必须“硬食”检讨期间的物价变动,因此,也产生大量“在职贫穷”现象。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香港经济增长急速放缓,最低工资自2019年上调至37.5元每小时后冻结至今,基层工友“四年没人工加”,而面对近几年通货膨胀,打工仔变相减薪,基层市民叫苦连天。 最低工资的受惠者是1.5万个家庭,“一年一检”不只是减少机制的负面影响,更是政府良政善治体现人文关怀的手法。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