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医在香港医疗系统角色

2022-07-18 10:25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本港共录得约130万宗感染个案,有估算认为,当中有大量的康复者存在俗称“长新冠”的后遗症。中医对治疗“长新冠”有显著作用,市民对中医服务需求庞大,但特区政府资助不足,许多基层市民难以预约到名额,开支压力巨大。从保障市民健康的角度,政府应考虑加强对中医相关服务的资助,以惠及更多市民。长远而言,更应积极研究强化中医在本港医疗系统的角色。

昨日有社区组织发表一项调查,当中有两组数字值得关注。一是受访的新冠康复者中,81.8%的人出现后遗症;二是康复者对中医需求大,但服务追不上需求,仅1%受访者成功使用政府中医服务。一方面是高比例的康复者有“长新冠”,另一方面则是极低比率受惠市民,这两个反差强烈的数字,说明了一个问题:政府对新冠康复者的支援不足,尤其是未能回应市民对中医服务与日俱增的需求。

中医对治疗新冠后遗症有显著疗效,这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事实,也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可能对于部分人来说,看一次中医数百元,不存在负担不起的问题。但对于基层市民而言,若排不上政府资助中医的服务,每次自费求诊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小数怕长计”,“长新冠”往往要长期治疗,整个过程下来,费用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昨日社区组织引述一个例子显示,有市民从三月至今看中医费用已逾万元,在失去工作的情况下,经济压力巨大。

市民对政府中医服务需求强烈,但政府的资源投入并不成比例。早在两年前,大公报就率先呼吁加强中医对新冠康复者的治疗服务,医管局也于2020年4月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计划。截至今年5月30日,已有超过3万名康复病人参与,并已提供超过近10万次诊疗。这一数字值得肯定,但须承认,还有大批市民轮候政府中医服务。

新冠疫情仍未有结束的迹象,昨日本港又新增逾三千宗个案,未来需要治疗“长新冠”的市民将会越来越多。政府需尽快检讨现有政策,增加对中医服务的资助,设立具体目标,做到让更多市民受惠。实际上,相关计划制定于两年前,和当年相比,新冠患者早已呈几何级增加,原有计划显然已跟不上实际情况。

从长远而言,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如何强化中医在本港医疗系统中的角色,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年特区政府对中医发展日益重视,首间中医医院也将于2025年分阶段投入服务。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仍然处于一个“边缘”角色,政府只是透过资助特定的中医药服务,象征性地将中医药纳入本港医疗系统。未来应从宏观的角度,推出中医发展的长远策略。例如大力支持中医临床服务发展,实现真正的“社区化”,并研究落实中西医“双向转诊”制度,打通中西医之间互不相通的“墙”,让更多市民受益。

一系列政策调整无疑需要加大公帑的投入,也可能面临不小的阻力,但只要有利于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有利于完善香港的医疗系统,都值得积极研究落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一届政府要把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方案,更有效地破难而进。

来源: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