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铁路专营巴夹击,邨巴纷驶向末路

2022-09-11 12:45

由屋邨居民和巴士公司自组的非专营公共巴士路线,近年经营愈见艰难。

随着近年多条港铁路线通车,公营交通网络更见完善,不少由私人屋邨居民联同巴士公司自组的居民巴士路线,逐渐被公营交通蚕食,走上绝路。据运输署数据,过去两年共有二十一条来往港九新界的居民巴士(邨巴)线停运。有承办商希望运输署网开一面,通融微调路线或上落客点,却吃尽“闭门羹”,也有旅游巴公司尝试疫下转型“自救”,自荐申办新屋苑的穿梭巴士,开拓客源,同样被拒。有意见认为,现时交通系统一体化,淘汰居民巴士只是时间问题。有前区议员直斥运输署系统僵化,未有考虑小市民的真正需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交通网络尚未成熟,同一屋邨的居民常联同巴士公司自组巴士路线,以解决繁忙时间通勤的需求。然而随着近年交通发达,相关居民巴士线的经营愈见艰难,例如来往大埔太和与上环的“NR501”线,因乘搭人数不断减少,宣布将于十月起终止服务。“大埔交通”在社交平台发文,推测原因与数年前增设行经西隧的隧巴,以及东铁过海段通车有关。

停止营运前一个月,“NR501”线早上班次合二为一,七时零五分在太和开出。记者日前到场,只见数名乘客轮候,排头位的乘客说,两年前开始乘搭邨巴上班,“不用同人逼,感染风险也小点!”她打算十月起转乘港铁过海。另一位乘客亦坦言,明白巴士公司穷途末路,“以前早上三班车,座无虚席,其后缩减至两班车,一人可独享三人位。”

每班车仅20客 入不敷支

驾驶该路线的司机李先生扬言,“开咗铁路过海段之后无得玩!”据悉,该巴士的载客量为六十六人,疫情前载客率达八成以上,惟近月每班车平均只有不足二十人乘搭,以车费二十三元计算,扣除途经大老山隧道及东区海底隧道共八十二元隧道费、油费及车长薪金等基本开支,一趟车只有约三百元盈利,巴士公司确实难以维生。

运输署指,因应疫情的乘客需求变化或营办商没有申请继续营运居民巴士服务,由二○年至今年七月,共有二十一条邨巴路线暂停营运,分布港九新界,例如来往将军澳富康花园及火炭的“NR212”、来往滨景花园及沙田第一城的“NR87”,以及来往大埔颂雅苑及长沙湾的“NR57”(见表),能复办的仅属少数。有第一批经营居民巴士线的巴士公司直言,近年多“蚀住做”,指每班车平均只有二十至三十位乘客,车资远远追不上开支。负责人批评,“九巴月票计划直接冲击非专营巴士,加上近年加开多条繁忙时间的特别班次,令居民巴士服务只能勉强维持。”他坦言,生意“有危机但改变唔到”,疫下未倒闭“已经偷笑”,唯有见步行步。

有营办数条居民巴士线的巴士公司代表向记者大吐苦水,直言自一九年社会运动,载客量屡创新低,为减少亏损只能“焗住唔做”。他不讳言,疫下生意惨淡,无奈一直被专营巴士“狙击”,生存空间更显狭窄。他举例,旗下有由沙田开往尖沙嘴的居民巴士线被“抢客”,“专营巴士见你有钱赚就开新线,直接在你的上落客位设置巴士站,开通与你相近的巴士路线。”他说,其客源因而大量流失,致原本每日六班车缩减至每日一班,收入减少逾半。

来往青衣和尖沙嘴的非专营巴士路线“NR41”,自九○年至今五度易手,三年前转由康和旅运有限公司承办至今。负责人邓太忆述,当年青衣八条邨的互委会连番游说,希望其公司能够延续居民巴士的服务,“R线一取消,运输署就会停运”,她深明没有利润,亦一直苦苦坚持,只为情义。她不讳言,对运输署而言,“‘非专’系二奶”,多偏帮公营交通工具。

旅巴欲转型申办邨巴被拒

据了解,有旅游巴公司疫下求存,向运输署申请营办来往屋苑和主要公共交通枢纽的穿梭巴士,却多次被驳回。有曾申请营办天水围、扫管笏一带新屋苑穿梭服务的巴士公司坦言,由于非专营巴士是辅助性质,加上近年新屋苑交通配备完善,运输署甚少“开绿灯”加开穿梭巴士服务。负责人直言,尝试“自救”转型不果,加上公司长年亏蚀,实在无法可施。

同样有逾三十年历史、来往屯门龙门居和青衣站的非专营巴士线“NR754”便在更改路线上触礁。该路线原把上落客点,规划于葵涌工业邨附近,然而随着香港工业式微,巴士公司曾经更改原定路线,把上落客点移至相距十分钟路程的葵芳港铁站,方便乘客。无奈及后有人“告密”,巴士公司接获运输署通知,只能按照批准的路线行驶及上落客点让乘客上落,令市民大失所望,无法理解运输署只懂按规矩办事,不懂灵活变通。

申改路线上落客点触礁

前屯门区议员曾锦荣直言,现时非专营巴士公司无法申请加开新路线,申办时已经要列明行驶的时间及班次数目,加上限制行驶时间,以屯门九巴路线“59X”为例,来往屯门码头和旺角东站,堪称全港最多巴士行驶的路线,有逾二十辆车更替,繁忙时间每三分钟一班,竞争力远高于只得四班车的“NR754”。他指,“现有路线申请更改路线,运输署不会拒绝你,只会一直‘予以考虑’,亦不会再有新的路线获审批”,批评运输署有既定的“借口”,如指现时道路饱和、提倡市民应该善用公共交通网络通行等,“实际上整个系统过于僵化!”

每日杂志 全文刊《星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