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刘备、孙权自是英雄,周瑜、诸葛亮这一众人也都是英雄,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诡异的,极少有人将司马氏视为英雄,连那“狼顾”的司马懿更多的时候,头上的光环中一直显现的是阴谋家三个大字,更不要说他的后人了。
但从感觉上来说,上述这些人可称英雄,而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专揽国政,最终成就一统天下之人却算不上英雄,这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不过,司马昭有个最欣赏的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登广武山,观楚汉争战之地,慨然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刘邦和项羽,其实,放眼历史长河,如果这两人都不算英雄,那潜台词是不是说,你司马氏一家连英雄的边边也是不沾的。
不说是一般人了,就是他们的后人,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听得他祖辈得天下的手段,都自觉没脸见人,担心这天下如何能长久;原文为“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所以,世人反感司马氏,也是有道理的。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早年随父司马懿抗击蜀汉,多有战功,后受封晋王,54岁时病逝,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其为晋文帝,庙号太祖。
在司马氏这几位当权者中,司马昭因为曹髦说的这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恶名远播,曹髦是当时司马氏掌控下的傀儡皇帝,一直被司马昭挟持得不能动弹半分,遂忿然有此言。
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司马昭篡位之心世人皆知,只是时间早晚之事,所以,这个愤青皇帝实在不能忍受,于是招集了一帮如家丁般的乌合之众,前去攻打司马昭。
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对话,失败是必然的,只是面对挥舞着刀剑的皇帝,司马昭的那些兵士一时还不敢下狠手,毕竟,那是皇帝啊。而此时,当司马昭的爱将成济不知所措之时,在宠臣贾充的一声断喝下,使得成济一戟将曹髦刺翻,这位年青的皇帝就此一命呜呼。
不得不说这曹髦是最像乃祖,也最具勇气的曹魏皇帝,他是明知不敌司马氏的势力也勇于搏命彩。
曹髦的被杀,其实可以算作一个意外事件,也不是司马昭愿意看到的,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将其除之而自立,因为,自古以来,虽然欺君囚君者多多,但将皇帝当街斩杀,这司马昭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所以,他必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行此极端之事。
皇帝竟然喋血街头,司马昭不得不将凶手成济当了替罪羊并诛其九族,但是,依然是难平众怒,不但很多依旧效忠曹魏之人掀起了反抗的浪潮,也遭到本集团人士的责难,虽说很多人知道以后必定是司马家当政,但在太难看的吃相也太让人受不了的。
如果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他只是继承了父兄创下的基业,顺势而为,从能力来看,也许他相比之下还要稍稍地弱一点,而篡位之心不敢说在他父亲司马懿时就是既定方针,但在其兄长司马师时就已形成,这应该是肯定的。
他本来并无上位之念想,只是因为司马师早逝且无子,这篡位的重担便有些意外地落到了他的头上,虽然从过程到结果的资料中,他都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但是,“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而四方不动。”却也不失为一个合格继承者,至少是在他手中,将家族开创的大好形势保持了下去。
当他将权力传给儿子司马炎时,一如那曹操传曹丕一样,立马便逼得皇帝禅让,于是,城头又换大王旗,司马家彻底替代了曹氏统治,开启了一个新王朝的进程。
在他执掌权柄的十年间,最大的功劳有二,一是镇压了诸多不服的朝臣和地方势力,其中包括威胁最大的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二是灭了蜀汉,虽说还剩下一个东吴,但就形势来看,早已是形成了碾压之势,灭吴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说他结束了三国乱世,当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