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建造人手荒拖香港经济后腿,输入外劳须全盘策略

2023-03-30 16:02

疫后复常,港府积极抢人才,不止吸纳高端人才,甚至打算输入建造业劳工,以应对人手荒。劳工组织不能只顾保障自身利益而反对输入外劳,却无视建造业以至各行各业人手短缺对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全香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在立法会接受议员质询时指,当局正就建造业及运输业人力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并会在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情况下,积极考虑输入劳工。发展局亦表明将评估如何应对建造业人手需求,并提出整全策略。据悉,政府正准备参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准许建造业输入数以千计外劳,毋须经劳顾会审批。

工程延误超支拖慢香港发展

港府积极考虑输入建造业劳工,让人不感意外,因当前各行各业都闹人手荒,不少企业不惜提高工资,仍出现请人难的怪现象,若情况持续下去,势将影响香港复常和复苏进度。当局为了抢人手,以前不敢做的也敢触碰,不惜拆墙松绑,先是修例引入海外培训的医生、护士和护理员,现在更将范围扩大至建造业。

当局急欲输入建造业劳工,皆因未来几年本港有很多工程开展,除了要兴建公屋、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外,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也将会上马。可是建造业议会早前发表人力预测报告,指焊接、棚架和铺砖的熟练及半熟练工人短缺数目,由现时1.5万人增至2027年的4万人,至于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短缺人数,则由4500人增至6500人。再加上建筑工人老龄化,全港60万注册工人,平均年龄47岁,而青年不愿入行,令人手荒变得更严峻。人手不足的后果严重,工程无法按计划竣工,随时出现延误超支,增加建造成本,并推高楼价,带动通胀增加,长远削弱香港竞争力,并拖慢香港发展。

要缓解人手不足问题,当局须采两条腿走路策略。第一条腿是应用更多新科技在各项工程上,特别是组装合成建筑法,透过在大湾区厂房预制建筑组件,再将组件送到工地装嵌,此技术已应用在兴建公屋、过渡性房屋和将蓝隧道主桥装嵌工程。其好处是将施工程序搬到内地进行,除了可减省人手需求,更可减少建筑工人在户外日晒雨淋,省时快捷,又提高安全及效率。业界亦应同时善用建筑讯息模拟技术,模拟整个工程项目由开始到完成的施工程序、物流运输,就可以估计人手、预算、物料,并在前期决定了所有组装合成建筑法组件的设计和施工图,从而提高效率。

因应市况调整名额释劳工疑虑

尽管新科技可减省人手,但更多建造工序仍须人手进行。面对严重人手荒,业界也须第二条腿走路,就是因应实际需要适度引入外劳,令工程有足够人手顺利开展,避免缺人出现工程延误。

输入外劳是缓解各行业人手荒的最快捷方法,但肯定会遭到劳工界反对。劳工界认为这会影响本地工人求职,更令各业界僱主今后倚赖外劳政策,而外劳来港后在哪里居住也需事先解决,以免加重住屋压力问题。说到底业界只着眼自身利益,担心引入外劳会让僱主压低本地工人工资,最终令自己受损。须知道当前失业率仅3.3%,已届全民就业水平,各行业都投诉请人难,若一味抗拒输入外劳,僱主被逼要高薪抢人,结果推高通胀,长远不利本港发展。

港府宜与各行业沟通,了解其人力需求规划,优先聘用本地工人,并着手培训人手,若短期急需输入外劳,要求企业与外劳每年续签合约,并因应市场变化每年再调整名额,释除本地劳工疑虑。至于外劳居住问题,可参考澳门做法,让外劳即日往返内地,以节省居住成本,亦可考虑将空置的社区隔离设施租给外劳。

香港疫后全力谷经济,现在人手荒制约经济发展,在全民就业情况下输入外劳,相信是较可取和合理的应对方法,但须有全盘策略,在经济发展和劳工权益之间取得平衡。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