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段吃晚饭增患大肠癌风险!研究揭患腺瘤瘜肉风险高46%

2024-06-04 13:50

除了吃太多高脂食物,还有什么饮食习惯容易引发大肠癌? 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在一个时段吃晚饭,大肠长出腺瘤瘜肉的风险高46%,并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3

在1个时段吃晚饭 恐增患大肠癌风险

综合外媒报导,美国芝加哥若许大学医学院(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有研究人员曾调查饮食时间与大肠癌的关联性,并于2024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的“消化系统疾病年会”上发表结果。

什么是“晚食”?太晚进食会引发什么健康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晚食是指睡前3小时内进食,如果一周内有4次,就可被定义为有晚食习惯。 研究人员询问了664名大肠癌患者的饮食习惯,当中有42%人表示有晚食习惯,常吃宵夜。

研究报告发现,有晚食习惯的人士有以下健康风险:

  • 大肠长出腺瘤(adenoma)瘜肉的风险高46%

  • 大肠内有3个或以上管状腺瘤的可能性,比起没有晚食习惯的人士高5.5倍

为何晚食人士容易出现大肠腺瘤?

研究人员表示,当人体在接近睡眠的时间进食,就会打乱人体的“昼夜节律” (circadian rhythm)及“外围昼夜节律”(peripheral circadian rhythm)。 换言之,晚食破坏了胃肠道的内在生理时钟,例如在深夜进食时,肠道会以为现在是白天。

“昼夜节律”是指大脑释放褪黑激素(melatonin)来调节睡眠周期,可视为中央昼夜节律。

“外围昼夜节律”(peripheral circadian rhythm)则是个外围系统,控制身体各部位调节其功能,以响应白天到夜晚的转变。

破坏“外围昼夜节律”,会增长腺瘤形成的风险,继而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营养与饮食学院发言人指出,大部分晚食人士会吃得较不健康,所选择的多是较高脂高糖的食物,导致所摄取的热量远超过身体所需的热量,并有机会令体重增加。

大肠腺瘤是什么?一定会演变成大肠癌?

上述研究指出,大肠腺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癌变,估计会有5至10%机率恶化,演变为癌症。 到底甚么是大肠腺瘤? 根据港安医院-司徒拔道资料,大肠腺瘤(adonema)是大肠瘜肉的一种,有机会演变为大肠癌。

大肠癌为香港第2大致命癌症,发病讯亦排第二, 单在2021年已新增5899宗确诊个案。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部份,分为结肠与直肠。有时大肠内壁细胞会有不正常生长,出现瘜肉、溃疡或其他形态肿块,大部分为良性的,但亦有少部分有机会演变为恶性肿瘤,变成大肠癌。

据香港医管局资料,早期的大肠癌可能全无症状。 但如果大便出现以下改变,就可能患上大肠癌:

大便带血或呈黑色、持续便秘或腹泻、粪便变化幼条状,以及大便后仍有便意。

大肠癌的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无故体重下降、下腹发胀、肠绞痛,以及出现手脚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气喘、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征状。

更多防癌资讯,尽在星岛环球网:

医生揭5类人易患癌!染两大恶习患癌风险增123倍风险

男牙肉肿胀出血,揭患血癌,提防17种症状,头痛也是警号

名医推介10大防癌食物,1类食物防3种癌,死亡率减50%

吃饭胃胀是胰脏癌早期症状?医生揭出现5情况恐中招

腰背痛大便变形恐患癌?专家列癌症10大警号,5招风险减50%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