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务员非“铁饭碗”更非“排櫈仔”

2022-06-04 10:34

原标题:议事论事/公务员非“铁饭碗”更非“排櫈仔”

立法会日前通过无约束力议案,要求改革公务员制度,提升政府效能,多名议员均认为现时公务员制度缺乏赏罚分明的机制。

公务员制度一直以高效著称,然而,经过修例风波以及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一些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紧急动员机制等公务员制度积累已久的陋弊表露无遗,凸显现行公务员制度需要与时俱进。新一届特区政府要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开启良政善治新局面,这一制度就有改革的必要。

制度陋弊影响施政效率

要了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方向,就要准确认识现行制度存在哪些不足。在立法会会议上,有议员提到疫情期间求助热线无人接听;政府无法单靠公务员完成派发抗疫物资工作;更有重症患者在医院外面对风吹雨打,轻症者则只能在家自求多福。危急之际,大部分公务员却长期在家办公,令不少市民失望。

亦有非出身政务官职系的人加入政府后,因为积极工作,反被上司责怪他“为何这么勤力?是否逼迫上司做事?”更称要是做不及会被人投诉。

上述例子,足够反映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统筹,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连在紧急情况下都无法立即发挥动员效应,再加上繁文缛节等官僚主义的习惯,导致政府施政效率每况愈下。再者,公务员制度不设清晰的赏罚制度,一部分公务员因此根本不在意工作成绩或质素,反而产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维。

可能会有人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个别例子。然而见微知著,在疫情以外的地方,例如地区鼠患、高龄楼宇的修整、青年宿舍、土地房屋供应短缺等,都与这种公务员中的风气扯不开关系。结果难免令市民有公务员等于“铁饭碗”,升职等于“排櫈仔”的不良观感。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强调,公务员晋升制度从不是“排櫈仔”,晋升与否并非公务员长期服务的回报,而是根据客观标准,通过公平程序挑选合适人选,如果有突出个人表现的公务员,不必储备到一定年资才可以晋升。

他指出,过去两年特区政府已推动不同措施改善公务员制度,包括将香港国安法加入基本法测试的考核范围。而若有人表现欠佳或违法,当局可按法例,基于公众利益终止或着令相关公务员退休,如过去五个财政年度,共有1124名公务员因干犯严重不当行为或被裁定干犯刑事罪行而被惩处,其中155人被免职,仅在2021/22财政年度,就有51名公务员被免职,希望外界勿误会公务员一定就是“铁饭碗”。

聂德权这番说话显示这届特区政府已认识到公务员制度现存的问题,并且正积极作出改变。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而且也有利于与新一届政府的交接。

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于其政纲中,将“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放在四大纲要开首处,足见其对提升政府管活效能重要性的认知。李家超日前亦表示,组班时的人才选择会以才能及经验为优先,以及考虑有关人士对加入政府及服务市民的热诚,这都与聂德权所述不谋而合。

提高统筹指挥落实能力

李家超强调“以结果为目标”,政纲中亦提出不少针对性措施,例如上任百日内为指定工作定下目标,订立“关键绩效指标”。这说明公务员再不能抱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取而代之的,是必须做、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的思维。在解决一些积累已久的深层次问题时,这样的思维必不可少。

另外,政纲亦提出“各部门检视运作方式、行政程序及相关法例,以减省不必要或重复的环节,提升施政效率”,同时强化应急能力,包括增设新政府“动员机制”,在危机出现时,按应急行动需要,制定动员级别,各部门按级别提供指定人数,组成应急队伍,集中指挥,确保在危机出现时,尽快作出反应;按应急需要,设立指挥部,由高级官员担任指挥;按“动员机制”进行培训演练,让应急队伍有充分准备。

这明显是汲取了第五波疫情期间的不足和经验,确立实际上的紧急动员机制,让20万公务员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在可见的将来,新冠疫情仍然会对香港以至全球构成威胁,尤其近日本港多处又出现群组爆发,第六波疫情的风险近在眼前,特区政府决不可以重蹈覆辙。

中央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为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提供了最好的制度保障。然而,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软件,到最后都必须依靠同样优秀的硬件来执行,而特区政府的公务员,正是执行“一国两制”,确保“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带领香港踏入由治及兴新篇章的最重要硬件。要让硬件追上软件的更新,公务员制度的彻底改革,应尽快提上日程。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卓铭